为深入贯彻落实《代表法》及省、市人大关于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服务中心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金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深入一线精准把脉区域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助推金平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金平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有关领导参加活动,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聚焦产业园区建设
共谋高质量发展路径
7月15日,第一、二代表小组就光明-金平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实地察看了光明-金平月浦园区、亿超生物、粤东药业等项目现场,详细听取了金平工业园区办和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关于建设进度、发展规划的介绍。
随后,在座谈会上,区政府,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和区工业园区办等有关单位就共建园区建设情况作汇报。结合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代表们踊跃建言献策,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并推动产业协同升级、加快园区扩容提质步伐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利用效率、以及关注并探索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积极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据介绍,光明-金平共建产业园区位于金平工业园区的东北边和西南边,是汕头、潮州、揭阳的黄金交汇处,由月浦园区、鮀济园区、现代产业园区和电商物流园区四个片区组成,总用地面积约2099亩。 作为金平区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的重要载体,深圳市光明区和汕头市金平区合力打造以食品大健康、绿色包装、智能装备为主导产业的共建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调研组指出,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要主动将园区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强化要素保障,在政策落实上出实招、在资金保障上求实效、在土地集约利用上下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要深化协同创新,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进工作任务落实,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探访侨乡文脉新篇
献策"番客街"焕发活力
7月16日,第三小组代表就汕头“番客街”建设情况展开专题调研。代表们首先抵达南方电网服务文化特色体验馆,沉浸式感受电力发展历程,随后步行穿梭于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沿途聆听关于老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实地考察了顺昌街区活化提升项目,并在颐和·永平酒店了解特色“潮侨”美宿建设情况。
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区政府及区文广旅体局关于“番客街”建设进展的汇报。经过实地探访,代表们深感“番客街”项目对延续城市文脉、凝聚侨心侨力的重要意义。在座谈交流中,代表们结合参观体验和思考,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要更深层次挖掘和展现独特的侨乡文化吸引侨胞及年轻侨后代、有效提升项目的运营管理和提振经济能力、强化旅游配套服务增强游客体验满意度、通过文化活动策划增强街区文化氛围与互动性、以及进一步利用好传统中草药、民谣、民俗等本地文化资源,将“番客街”打造成为集历史展示、文化交流、旅游消费于一体的魅力新地标等,为焕发老城新活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据介绍,小公园片区是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承载着丰富的侨乡文化和历史记忆,“番客街”项目根植侨脉,服务潮商,构建1个番客街区,8个潮聚节点和1条文化路径。其中,番客街区占地面积16.8公顷,涵盖安平路、商平路、海平路3条主街。8个潮聚节点串联多个特色主题场景,保育活化沿线遗产,打造青春时尚、文化消费、乡情联谊、红色研学、旅居办公五大业态集群。文化路径从潮人码头出发,经潮海关、开埠馆、侨批馆等重要华侨记忆,打造3.2公里的华侨过番路线和侨团归家路线,让小公园焕发新活力,重现当年繁荣盛景、留住潮人乡愁记忆。
调研组指出,“番客街”建设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挖掘侨乡文化内涵,讲好汕头故事。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下来,金平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察民情、汇民智、履职责,跟踪监督相关工作进展,确保代表履职取得实效,为助力金平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贡献坚实的人大力量。